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共和国同龄,具有辉煌的办学历史,是河北省法律教育的发源地。2008年1月,经省司法厅批准,学院成立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是面向社会,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法律援助的公益性机构,是河北省司法厅正式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设在大学里且具有独立办案资格的法律援助机构。十六年来,法律援助中心严格秉持为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设立宗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河北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院系两级领导高度重视
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院系两级领导高度重视。由主管副院长主抓,应用法律系主任、书记亲自负责。专门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内设机构,选派具有律师资格的专职教师担任中心工作人员,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室、接待室。每半年,主管院领导都要听取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及时解决中心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心制定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
法律援助中心依托法律院校的优秀师资,由两名兼具高校教师资格和兼职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负责,成员包括了四个涉法系部的兼职律师80余名。同时,法律援助中心还有一支学生志愿者队伍,每年都会从新生中招募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法律援助中心的法治宣传活动以及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均由这些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承担。2018年,经过认真申报及层层筛选,法律援助中心成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的高等院校实施单位,目前,这样的高校实施单位全国只有24家。2019年,法律援助中心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并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会。
二、免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服务社会弱势群体
多年来,法律援助中心与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及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法院、检察院密切合作,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队伍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办理了大量的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维权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援助案件,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社会申请人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提供刑事辩护、民事、行政诉讼代理及仲裁和其他非诉讼法律代理,对案情简单、诉讼标的较小案件,指导申请人自行诉讼。中心常年接待来人来电咨询,2024年上半年,已免费为申请人撰写各类法律文书50余份,接待来人来电百余人次,办理民事、刑事及行政类法律援助案件40余件,其中刑事案件的辩护意见均被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采纳,民事案件的胜诉率达到100%,为申请人挽回经济损失13万余元,受到申请人的一致好评,多次收到申请人的感谢信和锦旗。
三、创新法律援助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2021年12月,法律援助中心在石家庄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心灵港湾”法律援助工作室,师生志愿者定期为戒毒所内的强制戒毒人员解答法律问题、讲授普法课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及为戒毒人员和其近亲属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法律服务,努力维护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戒毒人员教育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22年6月,法律援助中心作为先进志愿团体受到河北省戒毒管理局、河北省戒毒工作协会联合表彰。
2023年3月,法律援助中心AI尚法.法律服务云智平台上线,该平台集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法律咨询、律师在线、法治宣传、诉讼预判等特色功能于一身,由中心一名教师带领两名学生分组在平台进行全天候、全方位智能法律咨询和公共法律服务导引,使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插上AI智能的翅膀,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四、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法治建设
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学院高校资源优势,协同学院法律服务中心常年进社区、企业、乡村及学校等基层单位向群众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等法律知识,学生志愿者还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向群众解读各类法律宣传资料,20余位老师采用线上或线下形式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役军人及基层群众开展各类法治讲座百余次,受益人群达百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组建师生志愿者,参加法律志愿服务
根据学院的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法律援助中心开设法律诊所课程,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法律职业意识,培养法律职业素养。每年,中心都会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挑选优秀志愿者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在法律援助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鼓励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也培养了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今后,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高校的公益法律服务精神、更好地发挥高校师生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为建设法治河北、平安河北做出更大贡献!